500公里馬術耐力賽|賽事圓滿收官!“伊犁馬就是我們的千里馬!”
6月5日,隨著最后一位騎手到達終點,備受矚目的“絲綢之路”中國超級馬術定向耐力賽·昭蘇站在昭蘇縣天馬旅游文化園圓滿落下帷幕。這場馬術界的頂級盛事自5月30日開賽以來,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眾多頂尖騎手和馬術愛好者參與,他們在馬背之上,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騎術,共同譜寫了這場融合競技體育與自然風光的精彩篇章,也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新疆昭蘇這片廣袤而壯麗的土地。
在最后一天的賽程中,騎手們從天馬旅游文化園出發,途經庫都爾草原和濕地公園,最終返回天馬旅游文化園。沿途,騎手們與馬匹默契配合,穿越廣袤的草原,感受著大自然的生機與寧靜。他們在藍天白云下馳騁,展現出人馬合一的精湛技藝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。
回顧過去7天的賽程,專業組的騎手們挑戰了長達500公里的極限賽程,每日賽程約70公里。他們穿越草原、山地、河谷等多樣地形,憑借著高超的騎術、頑強的毅力以及與馬匹之間深厚的信任,克服了重重困難。最終,經過多日的激烈角逐,來自新疆塔城地區的騎手胡萬別克·葉蘇甫汗以48小時35分50秒獲得冠軍,來自昭蘇的騎手巴音達拉和昂格分別以48小時40分14秒和49小時36分31秒獲得亞軍和季軍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賽事前三名的參賽馬匹都是伊犁馬,展現出伊犁馬的卓越耐力和良好適應性。
賽后采訪中,冠軍胡萬別克·葉蘇甫汗激動地告訴記者:“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次耐力賽。這場比賽不僅僅是一次挑戰,更像是一次難忘的旅行。我騎馬穿越了昭蘇縣的各大景區,沿途領略了草原和大山的壯美景色,盡情欣賞了昭蘇美麗的綠水青山,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魅力。如果以后有機會,我希望能夠再次挑戰更長距離的比賽。選擇伊犁馬作為我的參賽馬匹,因為它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馬種,具備許多獨特的優勢。它不僅速度出色,耐力持久,而且身體強健,體型優美,正因如此,我非常喜愛伊犁馬。伊犁馬就是我們的千里馬!”
季軍昂格也分享道:“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昭蘇人,從小便在這片遼闊的草原上騎馬長大。我深深熱愛著昭蘇大草原,也對伊犁馬情有獨鐘。我所騎的馬出生并成長于昭蘇草原,它伴隨著我一路奔馳。雖然這次比賽過程充滿挑戰,但最終獲得了這個獎項,我感到無比欣喜。在昭蘇,‘人人愛馬,家家養馬’,我期望將伊犁馬推向全國,乃至全世界,讓它成為聞名遐邇的千里馬。”
決賽當日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和愛馬人士前來觀賽,共同見證這場速度與耐力的巔峰較量,現場歡呼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,將賽事氛圍推向高潮,也讓昭蘇這片馬文化深厚的土地再次綻放耀眼光芒。
現場觀眾白格麥說:“這是我第一次觀看馬術耐力賽,心里特別激動。每一位騎士都展現出了非凡的堅韌,他們將自己的夢想化為現實。作為一名愛馬人士,我真心希望我們的馬產業和馬術運動,特別是伊犁馬,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。”
昭蘇縣素有“中國天馬之鄉”的美譽,馬文化底蘊深厚、馬產業基礎堅實,更是伊犁馬的主產區和主要培育基地。此次賽事的舉辦,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的盛會,也是對昭蘇馬文化的一次生動展示,讓更多人了解到昭蘇馬文化的獨特魅力,推動了昭蘇天馬文化走向全國、走向世界。
“絲綢之路”中國超級馬術定向耐力賽·昭蘇站副裁判長葉赫介紹:“這次500公里的超長耐力賽是中國首次舉辦,我們特意選擇在昭蘇舉辦比賽。昭蘇不僅是天馬的故鄉,擁有悠久的養馬、育馬和賽馬歷史,而且這里的自然景觀和地貌十分豐富,既有山川、河流,又有廣袤的草原。昭蘇的美麗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希望明年能在昭蘇舉辦更長距離的耐力賽,期待1000公里的挑戰。通過這次賽事,我們也見識了伊犁馬的強大實力。伊犁馬在本地高海拔環境下表現尤為出色,其后肢力量和上下山的能力非常突出。比賽中,我們的伊犁馬展現了非凡的能力,甚至很多外地騎手帶著他們的馬匹參賽,挑戰了自己馬匹的極限的同時,他們也表達了對伊犁馬的欽佩。”
閉幕式上,中國少數民族體育協會認定昭蘇縣為“中國千里馬最長運動賽道”“中國千里馬賽事創源地”稱號,中國少數民族體育協會副主席魏衛革向昭蘇縣授予牌匾,昭蘇縣委常委、統戰部部長艾尼亞爾·艾尼瓦爾和昭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巴圖代表昭蘇縣接受牌匾。
閉幕式期間,還頒發了“勇于拼搏獎”“最佳組織獎”“最佳馬主獎”“最佳形象獎”“最佳短視頻獎”“最佳攝影獎”“最佳自媒體推廣流量獎”“最佳競賽技術官員獎”“人馬全程完賽獎”“騎手全程完賽獎”、500公里專業組團體前三名、500公里專業組冠亞季軍及第四名、第五名、第六名獎項。
中國少數民族體育協會、中國民族體育馬會、中國農業大學、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有關領導、嘉賓,縣領導成廣一、王文亭、艾尼亞爾·艾尼瓦爾、王永華、潘錦、陳磊、孫杉、喬倫巴圖、波拉提江·哈布里、巴圖、李磊、馬玉平、阿里木·吐里汗江出席閉幕式。
來源:昭蘇縣融媒體中心 李仁連 余碧江 塔力哈爾 巴特那生
關聯稿件: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